清雅人生滋味長
2018-07-23 18:32:37來源:本站點擊:33
每天晚上散步走進胡同里,會路過一個院子,總能看見門口坐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。我們并不認識,但因為常年來往胡同,就熟了,她總會對我頷首微笑,揮揮手,打個招呼:“姑娘,晚上好啊!”
我也總是高興地回應她:“奶奶,晚上好啊!”
夏天,草木蔥蘢,院門口的紫丁香燦然盛開,淡粉色的花朵綴滿枝葉,灰色的院墻上垂著一串串葡萄,耀眼奪目。老太太坐在花叢中的木椅上,前后搖晃,閉目養神,看起來很安詳。
有一天,我路過院子,被這幅歲月靜好的畫面深深吸引,不禁駐足流連。老太太仿佛遇到了知心人,跟我聊起了家常。
老婦人看上去八十歲出頭的年紀,保養得挺好,穿一件素色衣服,淡妝卷發。我注意到她胸前戴了一條十字架項鏈,熠熠閃光。在浮躁喧囂、塵土飛揚中,很多老人都得了憂郁癥,或者一臉渾濁或者滿面愁怨。可她干凈的面容,干凈的眼神,清新的打扮卻深深吸引了我。
我微笑著向她點了點頭,隨意和她聊了幾句。我說:“奶奶怎么保養的?人到老年,還可以這般優雅精致,……”她直爽地回答,信耶穌就是最好的生命保鮮啊。
顯然,她也很享受我說她“優雅精致”的贊譽,很多時候,一個人的滄桑,是
因為心老,滿面塵埃。
很湊巧,過了一周,我在教會里遇見了她。這次一起陪伴她的還有她的兒媳婦和孫子。禮拜結束,交通之余,她的兒媳婦當著我們的面一直在稱贊老婦人。
“ 婆婆的一生可謂豐富多彩,年輕時家道富裕,可謂衣食無憂。后來家道中落,公公早逝,她帶著三個兒子逃荒到東北農村,等到她支撐門戶時,已是清貧如洗了。她不僅學會了種地,養雞鴨,還經常在市場賣衣服,后來信了主總算找到了靈魂的歸宿,不管環境如何,她對待生活的態度都寵辱不驚。”
她的兒媳頓了頓接著說:“我公公去世得早,我婆婆后來為生活所迫賣掉了所有的家當,……唯一沒有變賣的是鋼琴。晨曦曉露,夕陽西下,她會“叮叮咚咚”敲響琴鍵。這么多年,她在唱詩班一直負責彈琴敬拜呢!”
我默默地聽著,感動在心中流淌。
走過歲月榮枯,看遍世間繁華,她能處卑賤也能處富足,在低到塵埃里的歲月里,她也沒有放棄讀書和練琴。而如今,她已經可以熟練彈奏五級專業曲,由內而外地自信起來,那些枯燥的練琴時光,她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,歲月無情亦有情,讓她遇見了更好的自己。
龍應臺在《時間》一文中如此形容測量時間:“一只沙漏里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,一炷馨香裊裊燒完是一段時間,一盞清茶從熱到涼,是一段時間。”時間的流逝是無形的,但我們可以借外物去觀測時間的存在。星星的幻滅,潮水的漲落,日影的長短,不都是時間的動態存在?如此,我們就不覺得歲月無限,就能看到歲月深處暗藏的豐富和喜悅,從而珍惜歲月如金,善待尋常人生。
老婦人性格沉靜內斂,生活環境跌宕起伏,塵世間燈紅酒綠,她志若磐石,人淡如菊。面容干凈的老婦人,她因為有純正的信仰而顯得年輕有氣質。
清心、優雅、圣潔,到了一定年齡層次后,“干凈”就會轉化提升成“清雅”,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格魅力。清雅不僅僅是氣質,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,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獎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