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:無情骨肉有情天
2018-10-13 11:40:08來源:本站點擊:37
那年冬天,聽人說有位少婦在一家偏僻的醫院產下了一對雙胞胎。但是她無力撫養,為了生下這兩個先天殘疾的孩子,她已經跟父母決裂,而此時,那個不負責任的男人早已銷聲匿跡。不得已,在一個瑞雪飄飛的清晨,她將雙胞胎放在菜市場教會的門口。她知道教會里的好心人多了,有的結婚好幾年都沒有兒女。
而教會里確有一些愛心阿姨,收容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并給他們治病。
這對雙胞胎在教會老姨的撫養下漸漸長大,能走路,但不能說話,有手不會拿東西,大小便沒有知覺,吃飯要一口一口喂。他們正是因病被親生父母丟棄,從此失去了父母的疼愛。
要過中秋節了,我和小蘭姊妹約定去看看他們。在前往教會的路上,我們很擔憂孩子的現狀,不斷為他們禱告。同時也為那些有愛心的阿姨,向神獻上感謝!
走進房間,所看到的眼前場景,將我們心中的憂慮一掃而光。墻上貼滿孩子們的圖畫;一位阿姨正在給孩子喂水,另一位阿姨在給孩子清潔個人衛生。那對雙胞胎紅撲撲的小臉上洋溢著幸福,誰能看出他們是沒有父母的孤兒呢?
教會里的老姨們來自四面八方,她們自發抽空來照顧這對雙胞胎,如同照顧自己親生骨肉一樣。不是為了掙錢,而是因著神的愛。“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”(約3:16)這些老姨得著神的愛,她們也將這愛毫無保留地澆灌在這對孤兒身上。她們的愛心遠遠超過孤兒的生身父母。
在那里,我與阿姨們一起禱告交通。令人驚奇的是,當我們禱告唱詩的時候,孩子們也都停下手中的玩具,不聲不響地仰頭看著我們,仿佛在和我們一同贊美神。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,當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時,孩子們揮動著小手和我們道別。
回程的路上,我們被這教會里洋溢的上帝之愛深深感動,神的榮耀從這里彰顯于我們的眼前。愛從何而來?愛從上帝而來,愛就是上帝。
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1-13節中論述了愛,簡短而且精煉,指出信仰最核心的就是愛。
在今天的教會中,如果發現有人會說方言,我們會覺得這個人“屬靈”,但信仰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屬靈的恩賜和非凡的能力,而是有沒有以愛為出發點行事為人,在平凡的事上存著愛心,比做轟轟烈烈的大事,卻沒有愛心要強得多。
恩賜有終了的時候的,等到耶穌再來時,這些恩賜都要停止了,因為那時我們與上帝面對面了,唯一可以存到永遠的就是愛,約翰一書4章16節告訴我們,
“神就是愛”,神的心就是愛,并且這愛是完全的愛,沒有終了。(參林前13:8)
“常常活在主的里面,成為一個與神同行的人,凡事都做得符合圣經的教導,符合上帝的心意,”這是圣經的教導。
耶穌當年經常批評法利賽人,說他們外表做得幾近完美的程度,但是卻離神的心很遠。耶穌也告訴眾人信仰的核心就是愛神和愛人,以愛作為出發點去對待一切的人和事,如此便是一個真屬靈的人。
“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”(林前13:4-8)這幾節經文所提到的愛的表現,在神的身上我們都可以找到,神對待人,不是因著人的好壞而愛或不愛,乃是沒有條件的愛。但我們生活中的愛卻不是如此,總是帶著條件的,與神的愛相距很遠,神對人的愛,愛的目是要讓對方得益處,而非自己,一味地想著自己取利,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,其實心里根本沒有愛。
法國蓋恩夫人有言:“愛是我們的重量,應多充滿它,好使我們謙卑。”一個人如果有圣靈所結果子,就是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,這個人一定謙卑。
記得前不久我在新聞里看了一則報道,說的是一個囚徒自殺,遺書里寫著:他感覺這個世界里沒有一個人愛他,感覺生命沒有任何的意義。
是的,這世上確實也有很多被拋棄的人,他的父母都不愛他,他沒有親人,沒有朋友,也沒有家,凡事被藐視,他活著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。即使給他整個世界,生命都沒有了意義。世人都很孤獨,所以抑郁癥病人才越來越多。一個被愛包圍的人就很少會得抑郁癥,即或得了抑郁癥也會很快的康復,因為愛能安慰人的心靈,使人不會絕望,并且有盼望!愛也是治愈抑郁癥最好的靈丹妙藥。
但上帝愛我們,他舍棄自己的獨生子為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流血贖罪,付出生命的代價,他愛我們,直到成傷!他既是天父,就有父母對子女的愛;既是朋友就包括兄弟姊妹之間的愛;既是良人,就包括夫妻之間的愛。知道神的愛,并且接受他愛的人就不會孤獨!
境遇不同,人生歷程不同,面對喧囂的塵世,我們需要有一顆盼望仁愛之心,讓生命之花在世間每個角落都散發出馨香之氣。
金句;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并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,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
愛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夸,不張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。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。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。